新手必讀 | 什麼是NFT?— 區塊鏈與虛實整合的關鍵,萬物皆可幣? |

新手必讀 | 什麼是?— 與虛實整合的關鍵,萬物皆可幣?
非同值化代幣 Non-Fungible Token

本文為《區區小事》專欄之 系列的第二篇,作者為 Justine Lu,現任區塊鏈虛擬寶物拍賣場 Lootex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由陳品、David 協助審稿

(前情提要:區區小事|NFT系列〈1〉Nike 的區塊鏈球鞋專利 CryptoKicks — NFT 球鞋登場)

萬物皆可「幣」?

當大家對區塊鏈的認識逐漸甩脫只能用來炒幣的印象,開始冷靜探討實際應用之時,我們先來談談對於「幣」,也就是 token 的認知。Token 的用途非常多元:

擁有權的證明
票券(門票、折價券、兌換券…各種能在數位平台上購得取得商品或服務的票券)
租借使用權證明(租車、設備、空間使用、網路使用…)
道路通行證
訂閱制 / 會員制的通行證
金融商品證明(權證 / 債券 / 衍生性商品)

延伸閱讀:講古|Token 演化之旅:從誕生之前到「ERC721代幣 」的崛起

Token 有時以實體的方式呈現,像是我們常常拿到的停車代幣、捷運單程票的 IC 代幣;虛擬的就像是數位入場券(如:序號、條碼、QR code…等)到獎勵證明(平台的累積點數、使用服務的貢獻回饋),這種 key 或 access,都可算是廣泛的 token 應用。

Fungible Token v.s. Non-Fungible Token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我們大致把 token 分類成兩種,一種是可互相取代、可分割的「同質化代幣」(FT,Fungible Token,有人會稱它為 ERC-20),另一種是不可分割、不可取代、獨一無二的「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有人會稱它作 ERC-721)。

由於是種經濟誘因,區塊鏈公開透明讓 token 具有可被驗證的稀缺性,限量發行的話價值就能鎖在「幣」上面,所以造成大家趨之若鶩炒幣,唯恐錯失良機。套句流行語,Fear of Missing Out,也就是 的由來。

所謂的「同質化代幣」,就像你我都熟知的、以太幣以及在各看到那些 token,大多都是用途性和工作權,也就是使用區塊鏈的服務所需給付的代幣及為區塊鏈工作的獎勵。由於它可被分割為小數點後八位數,且你手上的和我手上的並無不同,毫無疑問皆屬於 FT 的一種。像是循環經濟系統平台的點數或是遊戲貨幣,都很適合做成 FT。

同質化 Fungible。https://bit.ly/2LyArqX

至於 NFT,NFT 除了帶有「通證」性質以外,基於其不可分割、不可取代、獨一無二的屬性,特別適合用來作為資格或是資產證明。例:你的出生證明和我的出生證明絕對不同。目前最常被拿來應用的就是遊戲虛寶(如:CryptoKitties)、數位藝術品、學歷…等。只要能以數位格式存在,就能做成 NFT 來便於追蹤、驗證和交易。

非同質化 Non-fungible。來源:https://bit.ly/2LyArqX

先前寫過一篇淺談 NFT 的文章,裡面有兩者的比較,歡迎回顧。

為什麼要做成 NFT?

很多人都會問,既然現有的方式好好的,為什麼非把它放到區塊鏈上不可。我試圖解答這個長存心中的 WHY:

電腦和網路時代來臨,資訊轉向數位化,再透過網路的傳播而讓資訊分享出去,但有些產業卻因為數位化蒙受巨大的損害,像是音樂和影視產業。然而讓人忽略的是,目前的網路傳遞其實只是複製分享,寄送者傳送檔案給人自己的那一份還會留著,並非真正的價值轉移。

再者,數位格式的資產實在太容易複製,創作者或消費者很難宣稱他們擁有數位資產,即使是創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晶,或是消費者花了大把鈔票購買的,這也是為什麼購買軟體會是「授權使用」而非享有完整的「擁有權」(擁有權應包括對於該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處置)。

在 NFT 問世後,透過區塊鏈加密技術猶如數位鋼印一般,讓數位資產變得難以偽造。既然難以被複製,就更能保證稀缺性,確保資產的價值不會隨著濫發而崩盤。

區塊鏈上的資訊公開透明,任何人都可以檢視 NFT 的出處、發行時間、發行數量、擁有者歷程等資訊,中間有哪些驗證單位、轉了幾手,流向一清二楚。

舉遊戲虛寶為例,在傳統遊戲裡你所購買的虛寶的價值都是鎖定在遊戲公司的伺服器裡,一但遊戲停止營運或是玩家離開遊戲,就失去虛寶的使用權。一旦虛寶做成 NFT 之後,玩家會獲得虛寶真正的擁有權,玩家就能到 NFT 拍賣市場去自由交易,大幅增加了虛寶的流通性。最美妙的是,NFT 的跨境交易在幾分鐘之內即可完成,交易即清算,也滅絕了詐騙的可能性。

資產的虛實整合

前面的舉例不論是、虛寶都是數位格式的資產,轉化成 NFT 本來就有天然優勢。可是現在許多資產都還是有實際形體,就連紙本的保證卡都容易弄丟,一旦和物品分開就很難證明它的價值和身份了,做成 NFT 又該怎麼連結物品本身呢?以下介紹三個跟收藏品有關的例子:

現存較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多為實體作品,如果向正經的機構購買的話一定會拿到蓋有鋼印及雷射標籤的保證書。其實藝術品的數位指紋也漸漸被人重視。

現在就有一種常用的藝術微噴防偽加密技術,每張藝術微噴畫布在製作時,在畫面中埋入防偽記號,此記號肉眼無法看出、無法再製,需透過專屬 APP 進行掃描驗證,即出現每張藝術微噴之專屬序號,每張序號皆不同。當然,記錄畫作資訊也能作成 NFT,比起傳統的數位格式更具有難以竄改的特性。

來源:常玉|瓶梅(藝術微噴);常玉|靜物(藝術微噴),作品印刷內建防偽技術

名酒佳釀在佳士得拍賣屢創高價,足見其尊貴的收藏性。把紅酒的身份證作成 NFT 會是什麼樣子呢?一瓶紅酒從葡萄採收、釀造、包裝到運送的歷程透過 IoT 裝置記錄下來一一上鏈,中間還經過許多單位的檢核及認證,你在買酒時用手機感應置放在酒瓶木塞的 NFC 晶片就能看到它 NFT 格式的履歷。一經開瓶木塞的 NFC 晶片就損毀,意即不再能讀取或寫入資訊,避免二次使用,類似防偽雷射標籤的概念。

因為上鏈的資料難以竄改,葡萄的來源有沒有遭到污染、有沒有酒莊的數位簽章、哪個年份出產、紅酒的數量到底是不是如店家所說這麼珍稀,這些都無所遁形了。

自然,不管是紅酒或是藝術品,有了 NFT 身份之後,拍賣的方式也會改變。大家看過真品後,可能就會變成直接交易 NFT,省卻中間人的昂貴手續費、簽訂合約、跨國匯款耗時費力這些麻煩手續,賣家再把真品交到購得 NFT 的人手上。

任天堂的玩家一定都知道他們的amiibo公仔,既可以收藏,也可以透過公仔上的 NFC 晶片和遊戲主機感應,遊戲就會出現相對應的虛寶。CryptoKaiju就以這個概念做了實體公仔,公仔上的 NFC 都有 NFT 記錄公仔的身份證明。未來他們將會和遊戲密切合作,讓 NFT 能成為結合真實公仔和虛擬遊戲的關鍵。可以想見若是 Pokemon 這類 IP 力高的遊戲廠商跨足區塊鏈,結合既有的精美周邊商品,市場將會多麼火熱。

老任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做區塊鏈版的皮卡丘?等很久了捏

直到現在,還是很多辯論:「那到底為什麼一定要用區塊鏈?」

在此引用一句 說的話:


Blockchain are NOT about cutting computational costs (at least relative to centralized servers). Blockchain are about incurring a sacrifice in the form of INCREASED computational costs to achieve a *decrease* in *social costs*.


區塊鏈的存在不是為了降低計算成本 (至少相對於中心化伺服器來說)。區塊鏈之所以增加計算成本是為了降低社會成本而做出犧牲。


以商業角度來說,目前還很難完全屏棄中心化的思想及其所帶來的利益和效率。我們要從 Web 2.0 企業巨頭主導的世界轉變成 Web 3.0 使用者主導的世界,思維上的挑戰甚鉅。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哲學還有點太理想,「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或說是「協同工作的能力」)倒是值得著眼深究的。社會的群體構成複雜,企業間的競合關係瞬息萬變,人們是否願意共享數據?中立第三方是否真的可信?巨頭們是否濫用他們的壟斷力量?若能運用科技來解決效率低落和驗證信任問題,也就降低了我們看不見但真實存在的社會成本。

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選擇性使用區塊鏈是比較實際的作法。在意資安和隱私的部分,可考慮採用區塊鏈;要求極端速率的部分,中心化伺服器還是你的最佳解。

Facebook 在一連串出賣數據醜聞後,也回頭是岸宣稱會更注重使用者隱私。因此他們將精心設計一套,從過往利用使用者的數據賺取廣告費,轉變成使用者主動願意觀看廣告而賺得的費用。而使用者因為觀看廣告獲得的 token,也將能在 Facebook 即將力推的社群電商中使用。使用者為了賺取更多 token,或許會較為心甘情願收看廣告,對廣告主來說也不啻是個福音。

當大眾開始思索數位資產及網路使用數據的擁有權問題,我們有了那個能夠選擇要否交出自己數據的自由意志,才可能往那個用戶主導的世界邁進一步。

本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本網站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僅提供資訊,若用戶有任何投資相關行為皆與本站無關

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賺有賠,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投資,自負

Related Posts

Comments (No)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