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經濟模型思考:很猛的功能不代表能有很猛的代幣價格

代幣經濟模型思考:很猛的功能不代表能有很猛的代幣價格

一個很好用、總鎖定價值 (TVL) 很高的去中心化金融產品,通常在鏈上的生態系中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但這與其「代幣價格」並不具有直接的相關性,必須再針對其協議背後的模型的設計去思考。

本文參考整理自 @taorongqi_1 推特貼文以及 Delphi Digital 相關報導。

在去年的牛市與炒作後,目前市場的投資者顯得更冷靜了一些,對於模型的思考就顯得更至關重要。因為實際上對於不少的投資者來說代幣價格會不會漲還是遠比這個 專案的實用性來的重要,而這就與背後的代幣經濟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使用的場域、用戶、在鏈上生態系中的角色以及代幣價值是需要透過設計與執行去主動捕捉的。關於這點市場上很多的 專案其實做的並不好,因此可以將「治理代幣」想像成一個妥協、補救的方案,當應用場景與用戶數無法支撐經濟模型運轉時,只要對於更飄渺的治理權保持信仰就有機會把價值的落差補上(但注意並不是所有專案的治理權都虛幻到難以判斷價值)。

說的更極端一點,純粹只具有治理權的治理代幣是一種價值捕捉的不作為。

實用性的代表:Uniswap

Uniswap在ETH上DEX的交易量佔比

(UNI) 來說,其絕對是市場上最具指標性、實用性的 DeFi 協議之一,儘管受到來自 Curve、Sushi、Balancer 和其他相似功能協議的激烈競爭,Uniswap 在去年於原生的去 (DEX) 中的市場占比仍比前年成長了 30% 以上,而現貨交易量現在約佔所有以太坊上 DEX 現貨總交易量的 80%。

會有這樣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 Uniswap V3 的推出。因為在 Uniswap V2 時使用的是 x*y=k 這條常數乘積公式來確定資產的價格,為了確保所有潛在價格的流動性,Uniswap 將 LP 的資產分佈在從 0 到無限的整個價格曲線上。

Uni與Crv

V3 帶來了集中流動性的概念,讓流動性提供者可以選擇在固定的價格範圍內提供流動性。就間的兌換而言,V3 允許 LP 在 0.99 到 1.01 美元這個非常小的範圍內提供流動性,與 V2 相比顯著提高了資本利用率。因此當 V3 於 2021 年 5 月發佈後,Uniswap 就開始蠶食一向主打穩定幣間兌換的 Curve 的市場份額。

Uniswap V3 後續又推出只需 0.01% 手續費的兌換池,這進一步縮減了與 Curve 間的差距,在穩定幣的交易量上只花了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追到近乎持平。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Uniswap 以幾乎零增發的方式就做到了這一點,這與每天產生價值 200 萬美元 CRV (年化 7.5 億美元)的 Curve 有明顯的不同。

Uniswap 那麼好用,那 UNI 呢?

若將代幣的價值捕捉簡單分為兩個層次:「收稅」和「貨幣化」。

收稅的價值捕捉很簡單,就是代幣的持有者可以從手續費中獲得分潤,而帶來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就是使用者必須支付一定的手續費。但這一步卻是必經之路,因為若是收了稅但人們還願意使用,就代表該商業模式擁有自給自足與反饋的能力,可作為背後團隊發展與協議更新的動力來源。

對於 UNI 來說,其應用場景就是做為全世界最好的去中心化與流動性池,那麼最簡單直接的價值捕捉就是對流動性與使用者的稅收。但是,Uniswap 似乎沒有打算這樣做,這可以參考之前的相關報導。

那既然不打算收稅,UNI 有可能貨幣化嗎?

貨幣化的案例可以用 來思考。雖然一個是鏈的原生代幣、一個是 DeFi 協議的治理代幣不能做直接的比較,但在以太坊轉換成 PoS 之前, 也是缺乏了持有代幣時的價格獲取機制,可是幾乎在以太坊鏈上的所有應用乃至於其它的上,ETH 都是價值的代表或是說能作為價值的擔保品,而 UNI 能做到這步嗎?以現狀來看恐怕很難。

DEX 價值捕捉的可能性

@taorongqi_1 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思考方向:用中心化平台代幣的價值來源與經濟模型去思考。以來說,其利用強大流動性與服務為 BNB 創造了以下可能的價值來源或應用場景:

  1. 交易手續費
  2. 衍生品保證金
  3. 上幣稅收
  4. 低估值投資
  5. IEO
  6. 讓 BNB 作為交易所內的基礎貨幣
  7. 讓 BNB 作為 上協議的資金池組成

理論上 DEX 的代幣是可以透過功能與模型設計從上述的過程中實現價值捕捉,但實際上可發現越往後越是高度的貨幣化模型,而非純粹的稅收模型。

本文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本網站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僅提供資訊,若用戶有任何投資相關行為皆與本站無關

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賺有賠,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投資,自負

Related Posts